香菇種植同農作物一樣,季節(jié)性比較強。過早種植和過遲種植都會影響生產效益。過早種植,養(yǎng)菌期容易出現(xiàn)轉色過褐不易出菇,如果水分偏小則會出現(xiàn)出菇過密,柄長蓋小的現(xiàn)象;過遲種植,如遇天氣干旱則容易出現(xiàn)燒菌亂袋,溫燒出假菇的現(xiàn)象。這樣就會大大地降低產量、出菇品質和經濟效益。
根據今年的氣候,加至閏四月,可把種植時間安排在正月二十至三月十日之間,在接種期間要注意降溫受凍,影響菌絲萌發(fā)和生長。造成死穴的現(xiàn)象,降低制袋成品率。制棒和接種應選擇在晴天進行,接種后要加強保溫措施。
科學拌料。
近幾年,隨著種植面積不斷地增大,菇民們在生產的過程中為了減少勞動量,春栽木屑粉碎過于粗大,拌料兌水過小免刺孔增氧的做法普遍存在。這樣就會出現(xiàn)培養(yǎng)基內養(yǎng)氣過足,菌絲生理成熟過早,到出菇季節(jié)易出現(xiàn)過密過小、柄過長,影響菇質,影響總產,也增加了出菇管理勞動強度。
所以,在種植春栽模式時,粉碎木屑最好用16—18毫米的篩子;拌料加水時含水量以65%為標準,18*60規(guī)格菌袋每袋裝后重量為6斤左右,根據菌棒菌絲生長速度適當?shù)卮炭自鲅?,讓其轉色均勻。
品種的選擇。
根據目前菇民的種植觀念,大多菇民喜歡追求新奇品種,對一些抗逆性和適應性強、產量高穩(wěn)定性強的老品種棄而不用,用而不專。加至菇農過于謹慎,一戶種植選擇多個品種和多家菌種,所以在生產中出現(xiàn)多而雜的品種菇,沒有統(tǒng)一外觀的品質菇,失去商品價值,相應地沒有市場銷售競爭率。
建議菇農朋友在選擇品種的時候,應該做到品種單一。規(guī)模較大的種植戶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品種,且在管理采摘時盡量分等包裝,達到統(tǒng)一品質、統(tǒng)一外觀。根據多年的春栽品種實驗,908、9608、135等品種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產量高、菇質優(yōu)、穩(wěn)定性強等特點。選擇新品種必須要經過3—5年的種植實驗,具有良性的特點,再進行更換替代其它品種。
加高加厚陰棚越夏。
由于地球溫室效應,和過度地砍伐森林,地表溫度逐年增高,或氣候發(fā)生兩相極端。原有不到2 .5米高的越夏陰棚迎西曬,已不能讓春栽袋香菇菌袋安全過夏。每年因為越夏而燒死的菌袋頻繁發(fā)生,因越夏而燒菌發(fā)生不出菇、出畸形菇、出假菇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因此而導致菇農懷疑菌種品型不良而與菌種生產單位產生訴訟的糾紛已司空見慣。
建議菇農在選擇越夏場地時,應選擇通風陰涼,避開迎西太陽曬,且水電方便的場地搭建陰棚。同時要加高陰棚至3—3.5米,上下留30厘米的通風窗,以利涼熱空氣循環(huán),棚內空氣新鮮。菌棒堆放方式要用竹桿介開,或井字形堆放,但不高于七層,不管采用哪種堆法,必須要有充分的走道利于通風換氣。如遇極端高溫可在陰棚上面噴水降溫,切不可在高溫時候直接噴水在菌棒上,以防冷熱交替刺激產生爛袋現(xiàn)象。
要有管精品菇的意識。
在生產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菇農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只要產量,并不怎么重視菇的質量。種出的香菇參差不齊,外觀差,無品質。使銷售渠道變得狹隘不暢,缺乏市場競爭和應變力。
建議大家要以種精品菇意識為出發(fā)點,充分地利用好自然氣候進行出菇管理。管理干品不要過早地催棒出菇,過早氣溫高、生長快、菇質差;過遲不易出菇、或推遲出菇時節(jié),減少產量。催菇的時間應掌握日溫在6—18度之間進行,做好疏蕾定苗工作,切勿貪多求量,影響香菇品質。